业绩材料,是职称评审中,最重要的一环。
业绩材料写不好,可以说即使你再有能力,也无法顺利获得职称。
那么,问题来了,业绩材料究竟要怎么写,今天,小编整理了一整套业绩材料撰写指南,希望对各位有帮助。
一、确保真实性
现在,职称造假严查严打,人社部明确将“职称申报诚信”纳入全国信用管理体系,材料造假直接列入黑名单,5年内禁评。
所以我们所提交的业绩材料,必须每一项都有相关证明,必须保证真实性,因为一旦发现造假,即使职称到手,也会被撤销。
比如,我们提供相关的项目业绩,那么就要提供相应的合同与验收报告,项目合同需体现姓名与职责(如“技术负责人”),验收报告用荧光笔标注个人贡献部分。
社保与单位需要保持一致性,如果是自由职业者则需用项目合同+甲方盖章证明替代在职证明。
二、业绩材料>论文
目前,全国各地的职称评审都奉行重业绩,轻论文,因此我们所提交的职称材料中,一定要注意多提供实际能证明自身业绩水平的业绩材料。
比如我们可以提供专利以及市级以上的各种奖项并附上证明。
项目成果,可以提供从立项到验收的全流程文件(如施工方案、测试报告等),避免仅提交笼统《工作证明》,显得滥竽充数。
三、期刊选择
如果要提供论文,一定要注意论文质量,尽量提供核心期刊或者是省部级平台发表的论文,这样才能获得加分。
一定要注意的是,我们要避雷假刊、套刊、增刊或者是无CN刊号的国际期刊,这些论文一旦提供,别说获得加分,材料会直接被驳回。
四、材料逻辑性
最后,整个业绩材料一定要逻辑完整,材料清晰不能进行盲目的堆砌。
材料一定要提供业绩然后对应佐证,突出重点,让评委内快速抓住你想要表达的核心关键点,千万不能流水账式输出。
我们甚至可以采用目录撰写标准,或者是用思维导图串联业绩、论文、荣誉,突出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真实的业绩水平。
此外,如果想要让自身业绩材料脱颖而出,获得额外加分,还可以加上自己所获得的社会服务与荣誉背书证明、交叉创新与成果转化证明、团队协作证明、国际影响力证明等。
这些都是能额外证明你实力的材料,可以获得额外加分。
最后,如果想要参与职称评审,一定要提前一年准备,今年准备,明年评审,才是正确的时间线。
小编将材料准备时间轴也附上,以供各位参考。
3-6月:整理业绩证据链,筛选合规期刊投稿。
7-8月:完成继续教育学时,社保连续缴纳满1年。
9月:提交材料前,用“专家视角”复查逻辑闭环。